“古文奇才”?

年6月份,一篇高考甲骨文作文成为了四川阅卷老师最头疼的事。

阅卷老师自知水平不够,只能请专业的古文学者共同阅卷,最终给这篇“旷世奇作”打了6分。

没想到的是,这篇只有6分的甲骨文作文却一下子火遍全国,它的作者黄蛉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古文奇才”,还被高校四川大学破格录取。

为了培养他,四川大学特意为他返聘了一位老教授单独授课。

谁知,没过多久,这位老教授便递交辞呈,坚决表示不愿再教黄蛉了。

老教授为何如此狠心选择辞职?

能写出甲骨文作文的黄蛉真的是“奇才”吗?

爱好甲骨文的年轻人

黄蛉会在高考时使用甲骨文进行写作,这样的选择不仅让看到考卷的阅卷老师感到震惊,就连黄蛉的身边人也没想到。

在所有认识黄蛉的人眼中,黄蛉是一个有些沉默寡言,但是个性十足的人。不过在参加高考之前,黄蛉的人生经历非常普通。

他是四川绵阳盐亭人,父母都在深圳打工,难得回家一次。可能正是因为缺少父母的一份关爱,作为留守儿童的黄蛉渐渐养成了与同龄人不太一样的性格。据黄蛉的同学回忆,有时教室里人都走光了,黄蛉却还在教室,而且是在闭目静坐,练习打禅。

黄蛉最大的爱好是学习古文字,但是最初这只是一个爱好,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古文字并不是随处可见,更不是能够经常使用的。对黄蛉来说,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让他与古文字结缘加深的时机发生在年。

这一年,正常读高三的黄蛉随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高考,最后拿到了多分的成绩。这对以往表现平平的黄蛉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这个分数距离一本线还有一段距离,而且看起来触手可及。

黄蛉认为自己如果再努力一把,应该能够考得更好。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黄蛉选择了复读。在复读期间,黄蛉与复读班的语文老师蒲体超渐渐熟悉起来。

蒲体超也是个“古文字达人”,平时上课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经常通过讲述甲骨文的演变过程,来讲解文言文。这样的教学方法很有趣,学生们很爱听,也更容易理解,与此同时也狠狠戳中了同样热爱的古文字的黄蛉。

本就对甲骨文有些兴趣的黄蛉,在蒲体超的影响下深深地爱上了甲骨文,经常趁着课余时间找蒲体超请教甲骨文方面的知识。

师生二人因为一份对古文字的热爱而诞生了一份忘年交般的友谊,在蒲体超的指点下,黄蛉认识的甲骨文越来越多,那份对古文字的热爱也越发不可收拾。他觉得自己在复习时焦躁了,只要看一眼甲骨文这样的古字,内心就会立刻平静下来。

在年的时候,学术界发现和认可的甲骨文一共只有1千来个,当时就读“高四”的黄蛉竟然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接近个,足可见他是有多痴迷。

他的同学也渐渐发现了黄蛉的变化,他开始频繁的在日常生活中找机会使用甲骨文,还给同学展示如何使用甲骨文写他们的名字。同学们的惊叹声总能令黄蛉心中产生浓浓的成就感,让他越发不能自拔。

不过黄蛉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些担心,因为复读的这一年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水平有限,如果正常发挥的,估计和去年差不多,甚至因为对甲骨文的痴迷,可能比去年还差。

就在黄蛉忧心的时候,他偶然了解到有个叫蒋昕(xīn)捷的人,在年高考时凭借一篇古白话作文《赤兔之死》获得满分,并被南京大学录取的故事。

这让黄蛉大受启发,决定也做出一篇“奇作”,搏一搏前程。

于是,一篇全甲骨文的高考作文便出现在了阅卷老师面前。

剑走偏锋

黄蛉在拿到高考语文试卷时,首先从作文开始写起。整个语文考试有三个小时,他花了其中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完成这篇甲骨文作文,在交卷时,黄蛉也不清楚能不能得到认可,内心非常忐忑。

能够获得高考阅卷资格的老师毫无例外,都是各地区资深的优秀教师。但是饶是如此,那些语文阅卷老师还是看不懂黄蛉写作的作文。他们倒是能看出这是用甲骨文写的,但是其他的就超出他们的专业范围了。

为了合理打分也不埋没人才,阅卷组便花了些心思,请来了学术界专业的古文字研究教授,双方同时阅卷。其中一位古文字学教授在看到作文后很惊讶。

他表示,就算是该专业领域的学者,想要用甲骨文写出字的文章依然非常困难,甚至可能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毕竟很多现代汉语没法在甲骨文中找到对应。不过当专家们完成了对这篇作文的翻译后,却只给出了6分。

原来,黄蛉写的这篇作文虽然全是古字,书写得很规整,但是文不对题,甚至内容离题很远。而且文中也不只有甲骨文,还掺杂着一些金文、大篆等其他古文字。这显然是黄蛉在书写时实在找不到对应的甲骨文,只好用其他文字来代替,有些字还写错了。

所以阅卷老师在与专家教授讨论后,还是决定给出6分。最后黄蛉这次复读考出的成绩只有分,不仅比平时成绩差很多,还远远不如去年的成绩。

虽然如此,黄蛉还是因此一举成名。他的事迹在网上大量传播,网友们纷纷将他写的甲骨文作文称为是年的“最牛高考作文”,黄蛉作为作者也获得了一个“古文字达人”的称号。

他的做法也得到了大量的讨论,有的网友佩服他的大胆,也佩服他的有才。

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黄蛉的“另辟蹊径”只是为了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跟有没有才没什么关系,其实是很功利的行为。

与黄蛉交好的语文老师蒲体超得知消息后,迅速找了黄蛉,却没有表示称赞和认同,而是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蒲体超了解黄蛉,知道他是想剑走偏锋,搏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但是在高考这个舞台上,剑走偏锋是最要不得的,一个走不好,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但话又说回来,蒲体超内心深处又很佩服黄蛉,先不说有没有偏题,至少黄蛉能用甲骨文写作一篇那么长的文章,就让同样热爱古文字的蒲体超想要给他点个大大的赞。

其实不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黄蛉也保持着看好的心态,就算他的文章存在缺点和漏洞,但他毕竟只是高中生的年纪,若是他继续钻研下去,肯定能在这一领域大有所为。

或许正是出于相似的看法,虽然黄蛉的高考成绩并不好,但是仍有不少高校愿意招收他。

不过黄蛉并没有贸然答应这些高校的邀请,因为他的内心早就有了目标。

现实版“伤仲永”

黄蛉最想去的学校,其实是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该校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刘钊教授是黄蛉最崇拜的人。

在蒲体超的陪同下,黄蛉前往复旦大学,与刘钊教授见了一面。刘钊教授看过了黄蛉凭着记忆重新摹写的高考作文后,连连点头称赞,并评价说:“大部分字都是对的,还用了很多种古文字,不过有些字写错了。”

只是欣赏归欣赏,以黄蛉的成绩想考入复旦大学,再加分也够呛。对此,刘钊教授也爱莫能助,不过虽然本科不能将黄蛉录取,但是黄蛉将来考研的话还是有希望的。

所以刘钊教授在与黄蛉分别前,鼓励黄蛉不管在哪所高校读书,接下来的4年一定要珍惜时间,打好基础,争取能够考上复旦大学。他还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黄蛉,非常愿意与黄蛉保持交流。

被复旦大学录取的梦想泡汤了,黄蛉很失望,但好在他还有别的选择。

之前四川大学古文方面的教授给他做过测试,黄蛉表现得很好,于是四川大学的锦城学院就将他特招过去,为了培养他,四川大学还特意返聘了一位古文字方面的老教授何崝,专门对黄蛉进行一对一教学。

从这些举措就能看出,四川大学非常看好黄蛉,之后还让黄蛉从锦城学院转入四川本部学习,一下完成了从三本到一本的跳跃。

而黄蛉在校期间起先非常低调,不想让同学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就算有同学直接地问他是不是写了一篇甲骨文作文,黄蛉也会矢口否认。但很快他的身份还是因为媒体的报道而曝光了,所有同学都知道他就是那个黄蛉,再否认也没了意义。

只是没过多久,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专门为黄蛉返聘的何崝老教授竟然向领导们提出了辞职申请,原因是“教不了”了。

老教授认为黄蛉的确在古文字学领域有着一个很好的基础,因为黄蛉不仅仅会写甲骨文,而且现代年轻人中很少有谁的爱好是研究古文字,他本可以走得更远的。但是与黄蛉相处久了,何崝教授却对他很不满意。

何崝教授对黄蛉悉心培养,可是黄蛉的表现却总是差强人意,在古文字方面的研究水平并不理想,进步也不算大。但是黄蛉却表现得一直有些骄傲自大。

何崝教授说,他教给黄蛉的明明是先秦文献和古文字方面的知识,但黄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信口开河,称自己现在会读《文心雕龙》了。

作为专门负责黄蛉的导师,何崝教授哪里不清楚黄蛉究竟有几斤几两。这让何崝教授感觉这个学生有些浮夸,靠不住,非常的失望,最后宁愿选择辞职,也不愿再继续教导黄蛉了。

何崝教授的辞职倒是给黄蛉敲响了警钟,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接受媒体采访,也没有高调出现,虽然没有专门一对一的辅导,他倒是更专注于研究和学习,学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只是后来黄蛉并没有考上研究生,放弃了学术,开始工作。

他后来的尴尬处境多少有些自取的成分,虽然颇具天赋,却没有精心钻研学术,最终还是浪费了学校为他创造的大好机会,就像现实版“伤仲永”,最终还是泯然众人矣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uididiao.com/zdddhc/1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