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纵览凡尔赛文学社会性死亡内卷化
0.凡尔赛文学——自我表演与印象整饰月7日中午,作家“蒙淇淇”发布了一条微博,宣称自己以每月两万五的薪水雇佣一名规矩且有水平的保姆,这条暗搓搓炫富、晒老公、自比人上人的微博很快就引发了广大网友对她的好奇心,她在微博中过往的发言被逐条阅读,并迅速传播,尽管事件发酵后两万五雇保姆的微博已经被删除,却也并不能阻止这场网络风暴继续呼啸。“凡尔赛”之名出自日本经典少女漫画《凡尔赛玫瑰》,被豆瓣“凡尔赛学研习小组”定义为“一种表演高级人生的精神”,该小组自称作用是“把侵扰日常生活的炫耀加自恋型人格的毒用一种滑稽化的方式排解掉”,凡学对动机的定义在于当主体清楚自己当前所处阶层、自身能力已经达到“优秀”及其以上水平仍然表达出对当前状态的不满,而“炫耀”则是认识到社会背景、能力有限又不愿承认,试图通过展示与其自身不相符的标签获取社会认同。最近播出的网络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中,主持人何炅抛出“凡尔赛文学”概念并将之定义为“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称另一名在场的主持人撒贝宁为“凡尔赛鼻祖”。自此,“凡学”经由大众媒体完成了从小众到大众的第一次传播。在“两万五雇保姆”发酵后,大众对蒙淇淇微博创作的观察和概括延续了何炅对“凡学”的定义,在大众对蒙淇淇文本狂欢式的消费过程中,“凡学”在大众文化领域的概念已经彻底背离了创立的初衷。伪贵族式炫富成为凡学新的叙事表征,亦舒的港女小说和郭敬明《小时代》系列小说因大量出现奢侈品名和踩低捧高叙事也被笼统地归纳进新“凡尔赛文学”范式中,蒙淇淇的北京别墅、郭敬明水泥味浦东和亦舒的香港在地域上完成了新凡尔赛文学对全国的辐射。意在解构和反讽的“凡尔赛学”被其欲消解的本体所取代,“凡尔赛”从一种抽象的符号变成一个具象的装饰,用于为叙事者的妄想提供一个可以想象的故事背景。美国麻省理工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中认为数字化社会关系为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束缚的当代人制造了一种幻觉,社交网络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单薄社交”。互联网社交并不排斥“幻觉”,这给了许多野心勃勃的表演者以重塑自我的机会。由于互联网社交平台纷纷引入兴趣导入机制,对用户内容的要求相对有了更高的要求,“流量变现”催生社交网络逐渐秀场化,陌生人社交不断涌现的源动力在于每个平台的都能给人一次“人设重生”的机会,早期活跃在“豆瓣”的蒙淇淇年转战“微博”之后也开始了她新的表演,这次人设重生让她逐渐成为了“两万五雇保姆”的高贵太太。02.社会性死亡——网络暴力与舆论审判一场发生在高校的“骚扰风波”,让“社会性死亡”这个词成为网络热搜。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们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难免遭遇窘迫和难堪。这可能是因误解带来的小尴尬,可能是因社交能力不善造成的误会,还有可能是行为不端引发的社会抵触,这种自身形象在社交场景上发生的折射、扭曲或反噬,被网友统称为“社会性死亡”。对于生活中偶发的“社死”,不妨以解嘲和放松的心态化解;而对于不分清事实,挥舞舆论大棒群起而攻之,试图以“社死”给人贴标签的做法,则要警惕其中隐藏的网络暴力。“伪造血衣”“天价便饭”“清华学姐”纷纷反转,网络不是私设公堂之地一个人“社会性死亡”的背后往往是网络暴力的驱使——网民们在触发性事件刺激下借助虚拟空间用语言、图片、视频等对人进行伤害与污蔑,这类内容具有尖酸刻薄、残忍凶暴等基本特点,裹挟着一种“置之于死地”的泄愤快感。这种行为既对当事人名誉、权益造成损害,也有可能构成侵权行为乃至犯罪行为。早期的“社会性死亡”常指某人与社会上其他人的关系完全断绝或被完全遗忘,在这种意义上,“死亡”可能是一种长期持续的过程。而伴随着互联网文化将词汇不断瓦解重塑的过程,“社会性死亡”成为网友自嘲的流行语。不少人聚集在豆瓣“社会性死亡”小组里自爆尴尬丑闻,分享自己“当街大声打招呼却发现认错人”等各种被“公开处刑”的场景。自嘲者以自我祛魅、自我解构的方式,抛除在生活“前台”表演出的光鲜亮丽,将内心“后台”隐匿的“荒诞”公之于众。当一场群体狂欢结束后,围观者从中获得精神叛逆的快感,点赞的同时甚至产生共享经验的冲动。然而,当“社会性死亡”从主动式变成被动式时,却可能沦为网络暴力的一把刀。今年“诋毁前男友性侵案”中的男方家人亲戚信息被全部曝光,一句“我自己遭受了巨大的身心伤害,现在完全社会性死亡,声誉尽毁”透出无尽的悲哀与无奈。这种被动的“社会性死亡”表现在社交往来断绝、社会名望损害等“社会关系决裂与社会评价颠覆”,对当事人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震荡,且难以完全“起死回生”,修复如初。“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这句《乌合之众》中的经典话语,如今仍振聋发聩。一个人“社会性死亡”的背后往往是网络暴力的驱使——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在结构性压力下,在触发性事件刺激下借助虚拟空间用语言、图片、视频等对人进行伤害与污蔑,这类内容具有尖酸刻薄、残忍凶暴等基本特点,裹挟着一种“置之于死地”的泄愤快感。这种行为既对当事人名誉、权益造成损害,也有可能构成侵权行为乃至犯罪行为。03.内卷——网络语言的挪用与形变“内卷”概念起源于格尔茨的《农业的内卷化》,最初的词汇起源更早。与内卷(involuton)对应的是进化(evolution),用“内源增长”和“外源增长”来理解这组概念也许更好。格尔茨使用这个概念,是要回答在印度尼西亚,人口众多的爪哇岛为何没有像距离临近的其他岛屿那样向资本和技术密集方向发展,而是不断向劳动密集型方向发展?在这样一个宏观的层面上,“内卷”要回答的是一个地区经济模式为何没有“进化”的问题。大家日常使用的“内卷”完全没有在回望一种发展模式的停滞,而更多是在描述一种当下之“难”。一般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大概是要说为了竞争,付出太多。或是说,没有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是在不断重复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来应对竞争。当然“内卷”这个词的用语有大于“竞争激烈”的意涵。它混合着一种无出路、被压抑封闭之“内”的意谓,与疯狂拉扯,吸入其中的“卷”的意谓。内卷在展示“竞争激烈”之外,还有非常明确的“无意义”、“荒谬”、“被困”的感觉。04.打工人——现实社会的自我嘲解“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亦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在“打工人”看来,打工并不是丢人的事,虽然辛苦,但有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是自强独立的标志。根据“打工人”还衍生了“尾款人”。0月2日,“双十一定金”登上热搜,此次双十一活动大部分商家都推出了提前付定金双十一付尾款即可享受更多优惠的活动,“尾款人”表情包也应运而生。一句“加油!尾款人!”似乎成为了所有参与双十一这场购物狂欢的消费者的接头暗号。豆瓣“打工人”小组里,许多“打工人”抱怨着近期生活和工作上的困扰。刚刚入职的新人不适应公司环境,偷偷去厕所哭完,继续鼓励自己坚持;有人定了七八个闹钟,从5点多到7点,在赖床和起床工作间反复挣扎。《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打工人”这个词语的诞生,实际上与后疫情时代的特殊背景有关。“疫情袭卷全球,任何人都未能幸免。几乎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通过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奋斗、自己的汗水,才能‘渡难解困’。这是唯一的方式。不管是蓝领还是白领,不管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民众,‘打工’是绝大多数人生存于社会的手段。这是这个词流行的原因。”黄安靖认为,“打工人”一词在全社会流行并被接受,反映了人们在身份上的集体认同。“打工人”是人们走出疫情、迎接后疫情时代过程中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在语言层面的投影。“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把这个词解释得太消极了,这不符合事实。”黄安靖说,在当下去理解这个词汇,“打工”就相当于“劳动”“奋斗”“工作”,“‘打工人’就是通过劳动、用自己的奋斗去突破生活困境、释放生活压力、解除生活焦虑的人。所以,‘大家都是打工人’。”在他看来,“打工人”的流行,反映人们的职业精神在提高,社会的职业化程度在提升,社会越来越成熟。参考资料:祈年文潭:凡尔赛文学:虚幻的美丽可能充满危险的蛊惑,光明日报从“凡尔赛”到“富贵花”:蒙淇淇微博甜宠文背后的阶层想象,澎湃新闻不要让“社会性死亡”,成为杀人不见血的武器!,中国青年报误用“内卷”时,我们扔掉了什么问题和视角?,看理想朋友圈被“打工人”刷屏了!这些网络梗你知道几个,封面新闻 新传考研冲刺高分班 模块一:知识谱系新闻传播0大核心知识群☆课时:3课时☆目的:回归基础知识,打破专业课本的壁垒,浓缩了新闻传播常考的0大知识群,通过课程快速勾连其这些知识线索,在最后一个月可以查漏补缺☆资料:冲刺狂背4页纸(如下图示例)模块二:见微知著 新传5大名刊中的40个考点☆课时:8课时☆目的:我们把20年度-0月的新闻传播5大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记者》论文总结了40个研究话题(如下图示例),这些论文是学术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uididiao.com/zdddsb/6605.html
- 上一篇文章: 温州人请拿好你手上的护照因为它含金量又
- 下一篇文章: 泉州人,你敢说你吃透西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