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土话总结最有名的是这个词吗
导语 临平和塘栖也就10多公里路,虽然互相能听懂,但发音却大不相同。特别是有些时候临平口音和塘栖口音发音相近,大家说的却不是同一样东西,比如说最有名的一句"车子"和"草纸"。下面是两位老塘栖人对塘栖方言的总结,你觉得到位了吗? 胡建伟:塘栖的方言老塘栖,指的是老底子塘栖的版图,也就是行政区划,是很有些规模的,古镇,加上丁河、超山、塘南、宏磻、沾桥、崇贤、东塘、獐山、云会等公社,这便是当时的塘栖,或塘栖区。如今虽已四分五裂,但在感情上,无论是仁和、崇贤,还是开发区一部,都与这座已经走向世界的千年名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诸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等等,都大致相同,差别无几。 塘栖的方言,是塘栖千年人文历史的活化石。塘栖的一部历史,内容复杂丰富,当然也离不开语言的流变与发展。塘栖方言这种比较特殊的语言,看现在普通话的汹汹势头,便大有速亡之虞。不过,这个“虞”,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于是,南腔北调的人来到塘栖参与建设、赚钱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语言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不通,寸步难行,普通话行情涨起,于是,不论年龄、性别、身份,都开始操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的强势登陆,本土语言则日渐畏葸,哆哆嗦嗦,噤若寒蝉。 塘栖方言,现在大致存活于中老年塘栖人的语言体系中,日常交流可以,而难登大雅之堂。不过,许多塘栖人喜欢塘栖方言,所谓吴侬软语,其乐融融。塘栖镇上人说话,较之周边乡村,在语音上则逊色许多。乡村地域空旷,彼此交流声音上便有了无形的要求,声音洪亮,音律起伏,富于音乐感。 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同时语音又和语意紧密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将方言说这个人身体好,中气足或批评其态度不好,就用“喉咙梆响”。“梆”,是老底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以竹子或木头制成,寂静的深夜敲击梆子的声音,可以传得很远。“喉咙梆响”,这个“梆”可以使人联想。崇贤的三家村,与鸭兰村隔田畈相望的是裘家兜,那是我当年插队做“知青”的地方。 当地有一句骂孩子的话至今印象深刻,大人忙,孩子缠着吵,比如要去村店买一颗桂花糖吃,桂花糖时价人民币一分钱,物质匮乏年代,所谓一分钱掰作两半用,吵得大人性起,便作欲殴状,骂:芽头儿爆爆掉算了!树枝之芽苞,春寒料峭中枯萎,有早夭之意,拿来骂孩子,委婉而令人遐想,又不失愤怒心境下产生的一时刻毒,这便是方言之妙。塘栖方言的表达有“囥kang煞房子”。“囥kang”有“藏”之意,但更重要的是塘栖的“囥煞房子”的“囥”是低调、内敛、不露富的意思,于是,我们透过这句方言,看到了塘栖人的性格品性和文化底蕴。“肴馔”这个方言至今古典雅致,是塘栖老人的口语,又是古典书面语言。乡村里的人,从前很是高看镇上人,并以有镇上人为亲戚为荣。 过年的时候,划一只船,装上家里的大部人口,绿水弯转,景物移动,一副走亲戚的好心情。到得河埠,象鼻石圈拴了船,提了淋淋漓漓的木浆,人一个一个又一个地跳上岸来,去亲戚家门后“笃”了木浆。亲戚家一看来这么多人甚感压力颇大,于是,一句流传极广,境界全出的韵味无穷的方言便流开来:“划楫一笃,爬上一桌。” 陈国明:塘栖方言拾趣我们余杭属于杭嘉湖地区,语言属吴区方言,乡亲们出言委婉平和,颇具阴柔之美。五大镇口音同中存异,沟通既无丝毫障碍,发音又各具鲜明特点,真是妙不可言。 我在塘栖住了四十多年,对这一带的城乡语言颇为稔熟,觉得其中有些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色方言,实在值得细细玩味。谨举几例如下: “娜尼斯”。以音取字,写作乃尼思也无妨,姑且这么写吧。总之,活像外国语的音译。然而,这是塘栖乡间的土话,意即不好意思,难为情。娜尼斯怎么会有不好意思的意思呢?饭后茶余,我曾为此作过一番思索,自然只能是臆测。我以为,娜尼斯应该解作“难人死”,有话不好开口,有情无法表达,岂不令人作难?死,就是极至,如难看死了,倒霉死了,都差不多。但是,如果明明白白地写成“难人死”,则显得太直露,还不如娜尼斯来得好。 “呒不啊胡”。大家知道,呒不就是没有,那么,“啊胡”应作何解释?倘若出于小伢儿之口,啊胡或者是指老虎,或者是指大口吃东西,但大人口中的“呒不啊胡”,绝对不是说没有老虎,也不是说没有吃东西,而是当别人对自己表示好意,自己过意不去时说的谦词。比如,邻居送你一盘菜肴或一盒糕点,你说:“呒不啊胡格噢”。意谓有这个道理吗,这怎么行呢,表示受之有愧,可以说是方言中的文明语言。据此推测,啊胡可能是“这话”的别音,呒不啊胡即没有这话,引伸为没有这道理,你不该这样厚待我。江苏无锡人至今读“话”、“华”字发胡字音,无锡和余杭同属吴语区域,这样解释或许不无道理吧? “阿郎”。听到这话,看到这字面,使人想起翩翩少年。我们塘栖话里这类词实在太多了,什么楼郎、街郎、马路郎……其实,塘栖人读“上”作郎,所谓“楼郎”、“街郎”、“马路郎”者,乃楼上、街上、马路上之谓也。 “肴馔”即菜肴。这词儿显然充满古意,有些典雅的味道,却并不深奥,无论哪里的人都能理解。不过,别的地方大多只印在书上,塘栖一带却保留在田夫野老的口头,故而,仍不失为一句特色方言。 PS:评论区请来一句,证明你是正宗塘栖人! 你会喜欢?90后听了不可思议!80后印象还有!60、70后感慨万千!临平这里你有多少回忆? ?倒计时2天!余杭的这座“未来”小镇即将揭开神秘面纱! ?地铁三号线一期已过审!年底开工!3号线、5号线、城际轨道可三线换乘!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uididiao.com/zddddx/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藏在深闺的厦门小众景色,低调的让人心疼
- 下一篇文章: 密云这条低调的风景走廊,是一片令人感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