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接近正午。checkout,出门招手挡了一辆看着就像taxi的破车,跟司机指明要去的位置。经过了唐人街,路过哈瓦那大学的时候,我问司机哈瓦那有几所大学,他居然反应了好一会儿才闹明白,告诉我onlyone。难怪,一座只有一所大学的城市,概念里恐怕只有university,对howmanyuniversities恐怕是得换个脑子反应。并不多么远的车程,到了一所较为明显的天蓝色建筑跟前。是这个地方。我在门口叫门,出来一位肤色黝黑的女佣,大概了解了我是来住宿的,告诉绕到后边进入。等我转过街角,绕到这栋建筑的后边的时候,一位老欧和这位女佣已经等在那里。然后,她们领着我上到二楼,进到我的房间。可是,这两位完全听不懂英语,操一口西班牙语。但是一边动作一边交待给我钥匙,遥控器,电话,以及两张paper,上边表明了住处的位置和周边诸如景点、饭馆、银行以及市场的位置,并且加以说明。然后老妈妈领着我参观房间环境。进入房间的玄关书架。客房。今晚我就住这里。有门通向外面的阳台。硕大的阳台。小会客室。起居室。几件显眼的家具都流露出明显的中国符号。暖房。以及一只名叫维多的老拉布拉多犬。从陈设上看,家里十分讲究。尤其转向我房间的这个玄关,上面的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从照片中看得出来,家里男女主人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与我通过Email的女主人叫Olga。那位老妈妈应该是家里的老人,黑肤色女佣。现在孩子们长大自立门户了。这幢独立别墅的豪宅,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有点太大。因此,把一楼租给了一所教育机构。全家住在二楼的半幅。另外半幅可能是以往留给两个孩子的房间,就开辟出来做了居家民宿。我就住了其中一间。老妈妈听不懂英语,所以专门拨通了女主人的电话。通过电话,女主人给我再解释了周围的要点以及去革命广场距离主持非常近。然后告诉我晚上就能跟我照面。就接电话的位置,简单浏览了一下他们的厨房。老妈妈还体贴地告诉我,冰箱里存了一大瓶子免费饮水,可以用我的小瓶子灌装出门时喝。真是太贴心了,我的古巴朋友!诺,这可能是哈瓦那相对比较典型的中产家庭了吧。夫妻俩都会流利的英文,上有居家老人,有佣人,孩子们也已经成人(一楼教育机构是否跟孩子有关我不得而知)。一楼还有车库的。而且,周围这样的别墅还是聚集比较多的。因此,也充分告诉自己,单角度看一个社会,只能得出单角度的答案。其实,社会是多角度的。如果第一天我就住进这家民居,我对哈瓦那的第一印象一定跟第一天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个群体是社会主流的话,那么你是不会认为古巴是个贫穷的国家的。外边正午的烈阳。我计划休息一番再去革命广场。然后返回来去elMalecon海滨路的夜景。我故意留了阳台门的一个角,躺在床上看门外云卷云舒,十分惬意。我打开电视机,发现电视节目正在大篇幅报道中美 的话题。还请了专家进行分析。只是全程西班牙语以及文字,古巴怎么个解读这事不得而知。但是看得出来,他们非常关心这件事。一觉醒来,整理了一下,我决定去参观附近的革命广场。首先呢,按图索骥,找午饭地儿。转过一个街角,就到了Olga给我注明可以吃午饭的地方。对面正好有一家小吃店,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东西都不贵,而且标价就是cup。但是似乎就是类pizza的食物,而且坐在室外,没有空调还是略觉炎热。我回到这面的餐厅,找一个最里面的座位落座。他们专门叫了一位说英语的招待跟我对付。几经交流后,我决定吃猪肉配白米饭。猪肉烧得还不错,可米饭是一粒一粒的硬啊,我只吃了一半。而此时,窗外突然风雨大作起来。我只好接着坐在餐厅等待雨停。招待好心问了我要不要喝一小杯咖啡。餐厅的电视播放着世界杯克罗地亚的球赛。闲下来的服务生还时不时为球赛叫好一声。直到雨大概停了,我就继续我的walk旅行。跟着Google离线地图,向革命广场迈步前进。路边的树木尽显热带雨林的风貌,巨大参天,有的仍然在花期,有的已经结满果实。已经临近革命广场了,突然风雨又来了。我只好躲进旁边一座像是体育馆建筑的屋檐下。屋檐下,两个本地人在聊天,看穿着一位是白领,另一位是光着膀子的老者。他俩看我站了好半天,老先生友好地递过他屁股下面的凳子给我坐。我忙不迭地道谢,怎么也不好意思让老先生站着自己坐下。但是他很坚持。然后我们逐渐开始聊起天来。知道我是从中国来,老先生似乎非常有好感。。。这里插播一段,据说古巴又一座专门的纪念碑是给华人的,上面的铭文大概意思是说“在古巴的华人都是好样的,没有一位背弃古巴,没有一位叛徒”。。。老先生其实听不太懂英文,但是他旁边的白领模样的人大概懂几句。但似乎丝毫不妨碍我们友好地“交谈”。这时,老先生的儿子走过来,听到我们正在聊起雪茄。他抽出一支雪茄自己点上,又递过来一支给我。诺,就有了白领哥们儿帮忙拍的照片。然后,这位古巴小伙子连说带比划地告诉我。他抽雪茄会晕,而我不会。我好奇问是为什么?他西班牙语说一个单词我不明白。用我的手机翻译软件,敲了一个单词“大麻?”几个人围过来看。然后一起大摇其头No,no,no!然后白领敲了个单词,原来是说烟草tobacco。吓了我一跳。然后,我们互相听不懂,但是十分友好的交流就此开始。聊得投缘,我们多拍了几张照片。这是爸爸。这是儿子。应我的要求叼着雪茄,很酷的样子。然后是愉快的中古人民友好万岁照。原来,这父子俩是在这里维修身后这座篮(排)球体育馆的工人。而白领小哥是来躲雨的。老父亲给了我他的Email地址,我承诺回来后把照片发给他。然后,父子俩一个捧出一种酸酸的水果(像是我们所说的酸枣)给我吃,而儿子看我嫌酸,就拿出一块古巴红糖给我。儿子又拿出一张哥伦比亚钱币,非要塞给我。我再三推辞nomoney,nomoney!旁边那位白领小哥也才告诉我,这个钱不值钱,是用来“玩”。哈哈哈,这父子俩可真是友好!不一会儿,檐下躲雨的人越来越多。看得出来,附近很多政府机构的人都下班了,因为好些人穿着制服。里面只有我一位东方面孔。一位妈妈领着一个小男孩就好奇地盯着我的相机看。我顺势给这闪烁着大眼睛的孩子拍了一张。随着雨势慢慢减弱,躲雨的人渐渐散去。我跟那位白领小哥也起身跟这父子俩告了别。我继续去革命广场“朝圣”。绕过一个军事单位,革命广场赫然出现在眼前。我的革命广场照片,就不是那种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气氛,而是一种“风雷翻腾云水怒”的气氛。广场上空旷得几乎没人。旁边的古巴电信大厦孤独地伴随着坡上的何塞马蒂纪念碑。回身望去,左侧是内政部大厦,大厦的外墙是霓虹灯镶嵌的古巴大革命三巨头之一的切格瓦拉巨幅画像。画像右下角是他的手书“向着胜利,永远前进。”这位尤其被摇滚青年喜爱的标志人物,是我在哈瓦那纪念品市场发现最多的符号。不管后人对他如何评价,是一位毕生酷爱战斗的战士,恰如他的手书所言。右侧是邮电部大厦。大厦外墙是另一位古巴革命领袖西恩福格斯,画像下方的字是“菲德尔,干得好。”菲德尔就是卡斯特罗。把他们放在一起是这样的。非常地肃穆,有木有?!全然不是在老城那种洋溢着资本主义享乐色彩的热烈气氛。OMG,革命,是要这样的吗?腥风血雨方为革命吗?想起我们的老电影那种天气的桥段,这,这,这可是反的呢。四处遍寻不着最大那位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一说,他个人十分反感个人崇拜,不愿意把自己的照片和塑像弄得到处都是。另一说,是因为他还健在!这时候,空旷的广场不知道哪里冒出来几个美国人,让我帮忙给他们拍了合照。一位美国人也友好而认真地给我拍了到此一游照。而且为了把两幅画像都取进镜头,他还躬下身子贴近地面给我拍了好几张这样斜斜的照片。这时,雨滴又开始窸窸窣窣地要落下的意思。我回身拍了张何塞马蒂纪念碑的远景,就急着往回走了。回程,空气湿润,一路走一路观看周遭的新城街景。医院、科研所等机构的楼宇。实事求是而言,大概都是我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水平。可以看出来,至少在中国被邓小平引领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大地翻天覆地地兴起建设大潮以来,古巴的建设是相对处于停滞的状态。丢失的时光,是一代人的生命之期。发展停滞甚为可惜!因此,唯感叹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道理是硬道理啊!终于在又一阵雨下来之前,回到了住处。此时Olga夫妇已经回家,有好地寒暄了半天。我急着进到房间换下一身被雨汗浸湿的衣服。然后发现,雨停了,天空色彩犹如动画片的童话世界,非常美丽。而一侧的天空,更出现了一轮美丽的彩虹。稍事歇息,雨也住了。我得顺23thstreet往elMalecon去,找寻夜色观景点。出门走不多时,就路过哈瓦那自由酒店(TrypHabanaLibre)。无心欣赏酒店的灯火,我依然前行寻找那个elMalecon观景点。可是走到海边,也不知道应该往哪边去。向一位行人打听,但看上去他也并不知道我想要的tophighplacetoviewthenight-sight在哪里,却执意带着我往前走还向旁边的人打听。此时海边搭建了很多台子,看样子白天是在举办什么活动来着。一面走一面聊天的同时,他还给我说他是个saxphoneplayer,还给我看他手机里的演奏乐器的照片,我说:Tenor?他惊奇地发现我怎么会知道这乐器的名字。我又说:IplayAltobutnotgoodat。这下他可来了劲头,跟我走了两条街。直到那个有着何塞马蒂怀抱婴儿手指美国大使馆的雕像前。我也存了一些戒心地跟他告别,说要自己去寻找那个地方。因为夜色和不时的雨滴,我没有再打开自己的相机。但是四下瞭望,也找不到一个制高点。看来,我的Malecon观夜之旅以失败告终了,因为我对灯光渲染的夜色本来也没那么“钟情”,于是挑了个斜角的方向向回走。呵呵,一张东方面孔,背着包,手里还捏着相机,明显是个游客。夜色之下,独自走在灯光昏暗哈瓦那的一条背街(与灯光明亮的23thstreet大致平行),是不是应该有点恐惧感?但是,我真的没有。不知不觉,走到了哈瓦那大学门口。我躲在树荫下避开雨滴拍了张大学夜景。路过一家甜点店,花了2cuc买了几块面包圈和点心,权作晚餐了。快到住处的街角,旁边的Bar正在载歌载舞。我想,这就是一个哈瓦那无比寻常的夜晚。因为我住的新区,游客就不算多,本地居民的生活跟我们一样,乘夜色清风习习出来透个凉快,约个宵夜。一样的百姓生活。

雪浪斋知客

码字聊天,打赏随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uididiao.com/zdddsb/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