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偷偷给贫困生打钱的新闻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根据新闻报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每月在学校食堂用餐60次以上、每天平均餐费在8元以下的贫困学生进行补助。为了不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学校偷偷将资助金打到学生的饭卡上,一时间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很多网友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种做法点赞,认为学校既帮助到了贫困学生,又避免直接刺激贫困生的自尊心,一举两得。其实这种新闻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报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并不是全国首创这个做法的学校。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也有过类似的举动,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一致好评。

那么,到底这种做法是哪所大学发明的呢?其实,在国内最先采取这种形式资助贫困生的学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早在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创“隐形资助”,目的在于让贫困生更加有尊严地接受资助。当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采取的就是这种大数据分析的手段,通过研究学生的一卡通消费情况来做出判断。如果一个学生每个月在学校的食堂吃饭次数超过60次,但月消费低于元,那么他们将这些学校认定为贫困学生,学校将一定金额的费用直接打到学校的一卡通上。

在最开始的时候,学生在毫无征兆地收到这笔补助金的时候,以为是遇到了骗子。很多学生之前并不知情,学校也经常被当成“骗子”。不过很多学生后来知道是学校在背后偷偷资助自己,他们很感动,甚至有人还会流泪,觉得这种做法“很低调又温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坚持这种做法已经长达15年,这种做法被很多人已认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此也被很多人称为我国最暖心的大学。于是其他高校纷纷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经,并在自己学校里开始推广,这才有了后来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学校出现类似的举动。

对于大学隐形资助一事,很多人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赞同。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抽样调查,77.3%的受访者赞同隐形资助的方式,68.7%的受访者认为隐形资助维护了受助学生的尊严,58.1%的受访者希望提高大数据在学生资助上的应用力度。

当然,也有人指出了这种操作方式的漏洞,比如曾经有位大学生在收到资助后,声称自己家庭条件并不贫困,只是自己很少去食堂吃饭,每月在食堂的消费很少。但是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没有一种制度是十全十美的,我们相信学校也会不断完善和调整,让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到应有的资助。

对于大学这种隐形资助,你们怎么看?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uididiao.com/zdddhc/13143.html